近年来,“诱骗、怂恿客户拨打平安400投诉电话非正常退保”的现象呈快速增长态势,这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幌子,教唆、指使保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诱导保险消费者伪造证据材料,实施“代理退保”的不法行为,已经成为保险行业新的毒瘤。不仅扰乱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更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被定性为新型骗局的“代理退保”甚至已经形成隐蔽的黑色产业链。
平安客户米小姐几年前在平安保险公司为女儿购买了两份重疾险,以防女儿将来生病了备不时之需。今年因为投资失败,短期资金紧张,想退掉这两份保险,在了解退保金比实际所交保费少后,便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抱怨。没过两天,便有一个陌生人联系上米小姐,自称是“代理退保”中介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全额退保,但是要预收20%的“手续费”。米小姐大喜,便将保险单、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提供给对方,并且预付了“手续费”。没想到,随后该中介工作人员历时半个月与平安保险公司仍协商未果,这时米小姐表示放弃委托,向其提出退还“手续费”,随后,该工作人员便失去了联系,导致米小姐损失了近万元的“手续费”。
《保险法》第 47 条: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民法典》第 557 条第二款: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国家相关法律早已对退保及退保后的资金返还有相关规定,“代理退保”通常以“全额退保”为宣传噱头,引诱消费者拨打平安400投诉电话进行恶意投诉,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的机构,才能经营保险业务。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保险业务时,应选择正规持牌保险公司、正规销售渠道和正规从业人员。市场上一些机构虽然冠有“XX保险经纪”“XX保险代理”等名号,但实际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中介资格。消费者应警惕此类机构,并可通过中国保险协会官网“在线服务”栏目查询确认保险机构资质。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2022年就曾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远离“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不法行为侵害。同时通过正规途径反映问题,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购买保险后遇到各类矛盾纠纷,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安400投诉电话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向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其它途径解决。日常生活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不传播、不参与“代理退保”违法套路,依法依规通过投诉、调解、举报、诉讼等渠道反映合理诉求。
此文由 生活消费圈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生活消费 » 平安400投诉电话,助您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