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圈

走正确退保渠道,方能维护自身权益

   走正确退保渠道,方能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被“代理退保”侵犯

购买保险后,正常退保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但是退保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则可能会损害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平安保险退保之“代理退保”的那些事儿。

相信不少朋友看过或者有听说过“代理退保”:有人可以帮忙代理退保,而且过了犹豫期也能全额退保。这对于一些急需资金流转的保险消费者,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是,这事靠谱吗?



根据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最早在2020-4-9发布的《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文件中指出,“代理退保”是指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误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可见,“代理退保”并不可信,非法中介是以“全额退保”、“维权”之名,实施诈骗。平安保险退保经他人之手并不可靠。

“代理退保”的诈骗套路

“代理退保”非法中介一般使用以下套路来实施诈骗:

发布信息、广泛获客:

冒充“专业”人员或以“与监管部门合作”“有内部资源”等名义,通过电话、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错误宣传“可代理客户的全额退保”。

接触客户、“引导”退保:

获取客户信息后,“代退”黑产通过欺骗、怂恿等方式激起保险消费者的不满,以“全额退”为幌子怂恿消费者退保,承诺可以帮助全额讨回保费。

签署协议,收取定金:

“引导”消费者签署代理服务协议,支付高额定金;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涉及客户隐私的敏感信息。

切断客户与保险公司的联系:

阻止客户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试图切断客户正常维权通道,让保险公司无法面见当事人了解真相。

投诉施压监管:

“代理退保”非法中介以客户名义捏造事实,进行投诉举报。甚至用媒体曝光等威胁保险公司“特殊处理”。

“代理退保”的风险危害

“代理退保”非法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如下的风险隐患:

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消费者退保后丧失了风险保障,假如出险了,风险都要自己来承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资金受损:

“代理退保”中介收取消费者高额的“手续费”或“咨询费”。甚至,有的消费者被建议用退保金购买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结果遭遇诈骗。

个人信息泄露:

“代理退保”中介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非法牟利的风险。

涉及法律风险:

消费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为达到退保目的而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甚至存在涉及违法的风险。

消费者如确有退保需求,要办理平安保险退保,可通过平安官网、客服热线、线下门店等方式直接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在详细了解保险合同条款和退保后果后,再谨慎做出退保决定。

 

此文由 生活消费圈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生活金融 » 走正确退保渠道,方能维护自身权益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