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变局,外部环境急速变化,低利率持续,势必重构行业发展模式,而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带来全新想象空间,市场内部也亟待重塑格局,新旧发展动能交叠,产品、渠道、人都在寻求改变。
作为中国保险业的标杆,中国平安一直走在变革的前沿,率先提出综合金融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全面布局医疗养老……而如今,面对内外巨变,其又将如何应对?在2024年年报的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给出答案:
“非为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是我们作为中国新时代企业要回应世界的时代命题。”
面向2025年,中国平安将“改革创新”作为年度重要主题,提出“全面数字化战略是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旨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拥抱、快速部署,开启数字化战略新篇章。
而对于一家综合金融企业而言,所有的变革都须以主业的扎实发展作为基础,所有的变革最终也须体现于财报价值。2024年中国平安财报显示,集团营业收入10289.25 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基于业绩,中国平安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1.62元,派发全年股息每股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分红总额连续13年保持增长。
01主业固本筑基,代理人数量企稳回升,新业务价值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保险业作为中国平安的核心主业,是中国平安一切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近年来中国平安大力推动改革、固本筑基的核心地带。经过数年革新沉淀,一切都已实现质的飞跃。
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6296.95亿元,同比增长4.61%;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超越市场预期;业务品质显著改善,平安寿险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2019年启动的寿险改革历经4年,“4 + 3”改革渠道成效逐步显现,非代理人渠道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18.7%,相较2023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具体到各个渠道:
代理人数量触底反弹,连续三个季度不断回升,截至报告期末,代理人数量达到36.3万。代理人的收入也继续提升,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95元。
“报行合一”之下,银保渠道价值进一步凸显,大公司近年来纷纷加码,中国平安也不例外,2024年深化“5+5+N”策略,与5大国有行深化合作,全面拓展5家全国性股份行合作,并挖掘N家潜力城商行寻求增量。受此影响,2024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通过银保渠道实现个人新业务规模保费217.94亿元,同比增长10.64%,新业务价值保持增长,达到48.25亿元,同比增长62.7%。
社区金融服务、电销及其他渠道业务也保持了稳健增长,个人新业务规模保费与2023年相比实现正增长。
产险业务表现一如既往稳健,2024年实现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218.21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增长67.7%。财产险公司最为看重的财务指标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至98.3%,实现承保利润54.63亿元。其中,第一大险种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比略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98.1%,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投资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达到2665.7亿元,同比增长80.2%。
“综合金融”一直是中国平安最鲜明的标签之一,持续多年的推动之下,各项核心指标持续改善。2024年底,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达到2.42 亿,较年初增长 4.7%,其中,持有集团内 4 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 25.6%,留存率达 98.0%;服务时间 5 年及以上客户占比为 72.2%,留存率为 94.7%。“综合金融”这一模式的力量正得到初步的释放,客户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02医疗养老生态基建基本完成,即将转入战略扩张期,剑指三个100目标
在推动主业转型的同时,近年来,中国平安持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生态布局,特别在收购北大医疗集团后,中国平安通过持续深化“保险+服务”核心布局,深度构建差异化医疗养老生态圈,不仅为巩固综合金融护城河注入增长新动能,还在医养领域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保险产品日趋同质化,综合金融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客户对“性价比”的敏感度远超品牌忠诚度,如何打破同质竞争,创造新增量?中国平安选择将医养服务嵌入寿险主业,用医养生态重塑保险价值,把冰冷的保单转化为有温度的综合生活解决方案和生命周期服务,让医养服务本身成为不可替代的产品。
在医疗健康产业进行深度布局正在成为中国平安穿透同质化竞争的一把利剑。2024年,中国平安初步完成大健康网络构筑,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自营医疗机构,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务。目前,中国平安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4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5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
大健康网络的搭建成效显著,2024年,集团旗下北大医疗集团经营大幅改善,实现营收55.1亿元,并且扭亏为盈;平安人寿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100万客户,使用率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79%。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政府频频出台政策,鼓励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平安以居家养老和高端养老为核心抓手,构建覆盖普惠与高净值客群的全场景养老生态网络,既满足老龄化社会多元需求,也为保险主业注入差异化竞争力。
2024年,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全面形成“医、护、住、乐”联体模式。高端养老方面,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随着医养网络战略基础设施的搭建和延伸,医养生态的魔力,正将客户黏性和客户价值逐步转化为真金白银,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资管规模约5.99万元。
按照规划,未来,中国平安将不止于追求差异化竞争,而是尝试突破“保险+服务”连接者身份,主导构建无边界服务生态,把医养从成本中心升级为价值引擎和第二增长曲线,用服务创造新增量、开辟新蓝海。
2025年,随着医疗养老战略进入扩张期,中国平安将进一步构建“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到”医养网络,打造“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三专服务工程,实现“居家养老进入100个城市,服务100万人次,为寿险带来的新业务价值贡献超过100亿元”三个100目标。
03开启数字化战略新篇章,AI狂潮下科技业务再定位,赋能主业创造价值
2025年,将会是充满变革的一年,技术革命正不断洗刷各行各业的底层经营逻辑,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轮AI热潮更是彻底瓦解技术壁垒,推动未来竞争法则从资本规模转向智能深度。
一向重视科技力量的中国平安除早早宣布部署DeepSeek之外,更用“AI+生态”构建战略纵深,将变革转化为增长动能,以AI为建设纽带的全面数字化战略亦将成为集团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
回顾过去,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之时,中国平安一度高举“金融+科技”大旗,成功孵化了金融壹账通、等多家金融科技独角兽。随着以AI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到来,中国平安对科技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即“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赋能主业”。郭晓涛指出:“中国平安在科技上的投入并非为了打造多少个独角兽,最核心的方向是赋能主业,这将给利润带来巨大贡献。”
此轮科技板块的焕新升级,离不开AI作为技术底座,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大模型,中国平安在规划中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拥抱开源,积极布局接入相关开源大模型;另一方面则坚持技术自主,自研综合金融、医疗康养等垂直领域大模型,目前,中国平安已经搭建完成了语言、语言、视觉三层大模型体系。
年报显示,在车险领域,中国平安研发并上线了全球首个图像识别车险闪赔系统,实现拍照上传秒级定损,定损速度提升4000倍。在医疗领域,中国平安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目前已覆盖超2000种疾病诊断知识,智能推荐准确率达99%。
多年来对于科技业务的重视与投入所带来的技术自主,也将与集团多年经营沉淀的海量数据富矿形成耦合,成为接下来中国平安借助AI整合升级科技业务的两大天然优势。财报显示,中国平安目前已成功搭建了三大金融数据库和五大医疗数据库,在金融和医养领域积累了30万亿字节数据、超过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以及超75亿的图片语料,并且将这些数据用来训练85个垂直大模型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2025年,技术投入若不能直指降本增效和增提利润,就不免沦为财报上的“噱头成本”。一切技术的进步最终还是要落地于报表价值,将技术投入尽早转化为营收利润。郭晓涛指出:“每一家公司都能接入大模型,但是在保险、核保、风控、理赔等一系列垂直领域的应用,才会构成各个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2025年,中国平安将积极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结合前期基础研发和业务应用相关优势,将科技投入落到实处。
此文由 生活消费圈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生活金融 » 中国平安新阳谋:全面数字化成2025年首要任务,“AI+生态”构建战略纵深